1. 首页 >> 燃气壁挂炉

“碳中和”雄心下,全球格局会发生哪些变化?_暖如家

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,“碳中和”再次迎来高光时刻,被列为明年八大重点工作之一。继两个多月前明确2060年前实现“碳中和”的时间节点,一周前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许下量化的承诺,中国的“碳中和”路径正逐渐清晰。

针对中国的“碳中和”抱负,国际社会一片赞扬声。

版图

随着中国将“碳中和”目标量化,英国等继续加码推进本国清洁能源发展,日本、韩国陆续明确“碳中和”目标或时间表。

据Energy & Climate Intelligence Unit 机构统计,目前已有欧盟及27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或者明确提出“碳中和”,包括2个已实现、6个已立法、6个处于立法状态、14个发布政策目标。另外,还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讨论“碳中和”目标。

雄心勃勃的国家看似不少,但很多国家行动进度不算快,达成“碳中和”目标并不简单。以GDP总量占全球90%的G20国家为例,2019年这20国排放了全球78%的二氧化碳,但至今只有9个成员国以法律条文或者政策文件的方式提出了“碳中和”抱负,澳大利亚、巴西、印度、印尼、俄罗斯、沙特、土耳其仍未表态,美国、意大利、墨西哥、阿根廷还在讨论。

在“碳中和”大门前徘徊的国家,一类是老牌的资源输出国。

澳大利亚、俄罗斯、沙特等国“靠天赏饭”卖能源资源,比如“坐在矿车上”的澳大利亚,铁矿石出口占世界的一半,煤炭2019年出口3.96亿吨;再比如“富得流油”的沙特,石油石化产业2019年生产总值2470亿美元,占GDP的31%。为实现“碳中和”,各国必然要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。对习惯吃老本的资源输出国来说,此举相当于断人财路。

再一类是亟待通过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国家。

如印度、印尼、越南等国家,正咬紧牙关努力实现工业现代化。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是它们承接制造业转移的资本,“碳中和”目标的提出必然会增加这些国家发展经济的成本。

“碳中和”版图目标被世界政治经济深刻塑造着。

变化

“碳中和”不仅仅是一个环境议题,将会给全球格局带来深刻的变化。

全球贸易和投资格局将会改变。

今年以来,欧盟提出要加速推进“碳边境”计划,向减碳不给力国家的产品征收碳税,以保护“采用更高环保标准”的产品。目前,美国民主党内已经有激进声音提出要跟随欧盟推进边境碳税。这一行动是否会成为“以气候议题为核心”的拜登政府的政策还需要观察。

在“碳中和”的氛围下,为了满足本国环保团体的要求并保护本国产业,欧美国家动用贸易武器的可能性增大。但这将扰乱发展中国家兼顾发展经济和减碳的节奏。

除了贸易手段,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也可能面临更严格的“审查”。亚投行行长金立群在2020年“创新经济论坛”中表态“亚投行不会给任何与煤炭相关的项目进行投资”。此外,日本政府在新基础设施出口战略中,也调高了脱碳等绿色相关技术出口比例。可以预计,中国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和投资会被部分别有用心的西方媒体放在放大镜下检视。

绿色发展相关技术领域的竞争加剧。

IEA一份报告显示,目前40%的减碳量来自尚未市场化的技术,绿色发展相关技术仍有竞争空间。谁能在这轮技术竞争中领先,谁就能拥有更强的领导力和更多的话语权、市场份额。

拜登在选举期间就提出2万亿美元的气候与基建投资计划,以及增加3000亿美元用于研发清洁能源和新技术。欧盟委员会提出,在“地平线欧洲”计划1000亿欧元预算中拿出35%投资气候相关目标,开发具成本效益的创新型解决方案。各主要经济体在清洁技术领域都在“慷慨解囊”。

如今,氢能、储能、新能源汽车、智能电网等多领域技术制高点的争夺已经白热化。涉及清洁能源技术的新材料、芯片制造等基础领域也将成为兵家必争之地。根据欧洲外交关系协会的一份报告,中国已经在光伏、风电、储能等多方面领先,但在半导体等基础技术方面仍然落于美欧之后。但该报告也承认,中国正在基础技术方面奋起直追,缩小差距。

此外,目前的地缘政治气候已不再倾向于最大限度地开放合作,技术脱钩和出口限制日益增多,这更加刺激了技术方面的竞争。

产业链竞争将更多考虑“碳”因素。

重塑全球产业版图的话题,近些年来很热。

一方面,雄心勃勃想要承接制造业转移的部分国家,如越南、印尼、印度目前还没承诺“碳中和”。另一方面,采取过于激进减碳政策的国家,可能因为大量上马风电光伏等不稳定的清洁能源,造成供电可靠性降低。悖论在于,产业聚集地对电力的可靠供应要求高,同时对清洁能源的供应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。

可以肯定的是,能够提供可靠、清洁、价格合理电力的国家,将会在国际产业链竞争上占有优势。这将考验各国的能源转型政策的合理性和执行能力。目前,中国建成了全世界输电能力最强、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的电网,“获得电力”排名位居全球第12位,被世界银行盖戳“已接近或位于全球最佳实践的前沿”。

“碳中和”的目标是很明确的,但目前来看还有很多困难亟待解决。比如如何处理好各国利益,发展中国家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,GDP的增长成本将会更高。再比如主要碳排放国家国内政治面临政策反复,像美国在特朗普执政期间退出《巴黎协定》,拜登主政后将要重返“大群”。

各国纷纷制定“碳中和”目标,但达成目标绝非易事。对于任何国家来说,这都是一项影响深远的“世纪工程”,涉及经济结构、生产方式、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变革。政策的稳定性、科技创新能力、组织执行能力将成为各国在这场“竞赛”中的重要砝码。幸运的是,中国有能力、有信心一步步达成我们的目标,兑现我们的承诺。

本站声明: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


图文来自互联网若有侵权联系微信:nanhu9181 处理.URL:https://www.nuanrujia.cn/bigualu/18716.html
 
QQ在线咨询
售前咨询热线
13307133584
微信号
nanhu9181